二結穀倉,尚未正試對外開放,現為宜蘭3級古蹟,可能是未開放,完全無指標,還真的有點難找,花ㄌ一個多小時才找到,不過是值的的,謝謝林先生熱情的招待跟解說,餐也很樸實又好吃ㄡ!趁現在趕快去走走吧!等到對外開放可能會人很多!
感謝林先生盛情的解說,這就是用稻草編織袋子,可裝蔬菜,東西運送
3層樓高的碾米設備,可見當年由這進出的米量有多大
這螺旋的鐵柱是將穀子磨成白米的工具
稻米→去殻→糙米→米康→白米。可別看這每個過程所分離出的每樣東西,可是都有用處的ㄡ,稻米殼可用來當肥料,燃料..糙米就不用說,是人食用的拉.要變成我們現在吃ㄉ白米需在研磨一次,這次研磨會產生〝米康〞這可以給雞.豬當飼料‧一株稻米整身都是飽,去穀的稻草曬乾可做成繩子,可蓋房子, 冬天沒糧食可當牛的糧草.......好多我記不起來拉
地下是使用輸送帶的方式將米分送到每個穀倉
一間間的穀倉好像可以堆放3噸的米吧,忘ㄌ!牆上的孔是要由外面看裡面的米堆放剩多少,也有透氣的功能
這竹桶子也是空氣對流用的,米是很怕潮濕ㄉ,牆上的刻度是要方便計算存量,
磚上都會有這些鐵掛勾,這是在穀倉的4面牆都要加掛上一塊木板,避免米接觸牆避生潮,如下圖
林先生 正在解說這穀倉在當時以全部用機械在運轉,由地板下輸送穀子到2樓,在由2樓倒入穀子(頭上那模型即是稻米)到穀倉中,身後2隻竹編管子就是讓穀子透氣用的,
整個保留下來的穀倉,都是拱門設計
牆璧是洗石子,林先生說洗石子以前是有錢人有錢有地位的人家在用的,
穀倉原本的辦公室現作為餐廳使用
主餐
這ㄇ豐盛套餐一份/150真是好吃又實惠,我有上網看ㄌ一下,網友是說這都是社區發展協會媽媽自己親手作的餐ㄡ!
二結穀倉網址:http://039501680.web66.com.tw/web/SG?pageID=31508